dsblog.net 文库 » 直销知识 » 直销大门前 医药行业在规避政策风险中掘宝

直销大门前 医药行业在规避政策风险中掘宝

http://www.dsblog.net 2006-04-12 10:09:35

    2005年医药行业增速逐月稳步上升,呈现出良好回升态势。目前处于政策出台多发期,但不能根本解决医疗体制问题。未来行业并购重组将加速,OTC市场将逐步受到重视。当前应重点关注那些能够规避政策风险、内生性增长较强的医药上市公司。
                  
    一、医药业增速呈现回升
    
    2005年1-12月,医药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4020亿元,同比增长26.53%。从逐月同比增速情况分析,2005年医药工业增速不仅总体水平比2004年高,且增速呈稳定上升态势。分行业分析,化学原料药工业完成1197亿元,同比增长29.89%;化学药品制剂药业完成1125亿元,同比增长22.98%;中药饮片工业完成149亿元,同比增长25.24%;中成药工业完成954亿元,同比增长23.59%;生物和生化制品完成303亿元,同比增长30.21%。各子行业的收入增速与04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回升。
                  
    2005年1~12月,医药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36亿元,同比增长20.25%。从逐月利润增速分析,05年前4个月是利润增速的相对低点,此后,利润增速一直保持较高运行水平。分行业看,2005年1-12月,化学原料药行业实现利润67.8亿元,同比增长27.49%;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实现利润107.9亿元,同比增长15.27%;中药饮片业实现利润7.7亿元,同比增长21.01%;中药行业实现利润95.9亿元,同比增长16.38%;生物和生化制品行业实现利润32.6亿元,同比增长26.62%。行业效益增长速度均低于各自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说明医药行业发展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政策出台多发期 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已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现象。为此,政府部门在近阶段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包括如下:
                  
    (一)新一轮药品价格调整在即,但对解决药品价格虚高作用有限继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对22种抗生素药物实施大幅度降价之后,发改委新一轮价格调整又在酝酿之中。06年2月,国家发改委已经讨论了关于对医保目录用药重新进行价格梳理的问题。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透露,此次药品调整将是有升有降,比如一些临床上非常需要但是价格已经比较低的药品,如一些心脏病用药和一些金额仅在2-3元的药品,不可能继续降价了。而一些昂贵的抗肿瘤药和中成药则有可能被降较大幅度降价。
                  
    截至目前,我国共进行过17次药品降价,其中12次降价涉及抗生素,3次降价涉及生物医药,但公众始终感觉不到药品价格的降低。
                  
    这主要是由于药品价格虚高主要在流通环节,当政府管制的药品降价后,药厂会推出新的仿制药来继续向医院进行带金销售。而医院在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必然会利用其垄断性的地位来获得"灰色"超额收入,这样药价虚高又开始了新一轮循环。表现为一旦政府降价范围内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医院或医生就放弃低价的药品,转而使用效用可替代的高价药品。因此,政府对药品的降价并不能从实质上改变药品价格虚高的局面。
                  
    (二)医院药房托管,对药品价格影响不大所谓"药房托管",即将医院药房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权仍属医院,将经营权和管理权交给医药公司托管,双方签订托管协议。根据协议,医药公司每月将一定的药房利润上缴医院。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居南京市实行"药房托管"试点。
                  
    从理论上讲,药房托管规范了进药渠道,切断了药品利益链,杜绝了药品回扣现象的发生,减少了大处方,从而也减轻了患者的医药费用负担。药品费用的降低,给医院带来日门诊量普遍提高,医院收入得到改观。同时,医药公司的市场份额也因这一新增的固定销售渠道而扩大,达到了患者、医院与医药公司的“三赢”目的。
                  
    但实际上,“药房托管”只是医药分家的过渡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根治药价虚高。因为药房托管,表面上是切断了医和药的关系,但实际上药房托管只是医院将经营权和管理权交给企业,其所有权仍属医院。而托管的医药公司每月要将一定的药房利润上缴给医院,这就决定了医院和药房之间还是存在着利益关系,药房的利润越高,每月上缴给医院的钱就越多。在目前国家对医院的投入平均只占医院需要的10%的大背景之下,医院和医药公司更多地会形成“默契”,从而使得"药房托管"只是增加了一个流通环节。因而“药房托管”从实际效果来说对药品价格下降影响程度有限。
                  
    但这种模式对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其好处是实实在在的,首先,医药流通企业新增了一块医院渠道方面的固定业务收入;其次,由于流通企业规模大,集约化程度远高于单一的医院药房,从而使得医药流通企业托管药房能够节约运营成本;第三,医院药房回款期短,现金流有保证。这些特点决定了医药流通企业在药房托管中将会受益。
                  
    (三)新农合制度普及速度有望加快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国家将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从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将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文件主要内容是:一是要求各级政府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二是要建立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管体系,规范农村医疗服务。三是加大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力度。五是增加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经费预算,组织城镇医疗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持农村,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六是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
                  
    新农合制度的推进,使得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面极低,因此,医疗保险所带动的需求将会较为明显,而且新农合制度不仅会促进农村地区医疗事业的发展,对城镇医疗事业也有带动作用。但由于新农合制度对医药行业的需求是渐进的,不足以低消行业政策不确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除了上述政策因素外,还有将医药流通列为反商业贿赂的重点以及建立平价医院等。但这些政策措施政策并未触及到医疗体制的根本问题。因而行业体制改革未来预期仍不明朗。
                  
    三、行业发展趋势
    
    (一)行业并购重组加速由于我国原创药品非常少,利润空间狭小。据统计,目前我国5000多家医药生产企业中,约90%为小型企业。并且名牌产品少,产品雷同现象严重。而提升研发能力所要求的物质、资金、人力等条件都是较高的,需要引进有实力的资本。在中国的医药市场也越来越走向规范的同时,国外药企对抢占中国医药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兴趣越来越大。我国药企这种小而散的局面,决定了并购已经成为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和国内药企的必然选择。
                  
    (二)直销市场持续升温随着《直销管理条例(草案)》和《禁止传销条例(草案)》两大条例的相继实施,商务部已于2005年12月10日开始接受企业申请直销牌照的材料。目前已有多家医药保健品比如修正药业、大连美罗、昂立一号等,有意加入,而哈药则早在半年多前就成立了申牌筹备小组。
                  
    我们认为,尽管目前药品还不能进行直销,但国内不少药企也在生产保健品以及日化用品等,在药品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缩减的情况下,药企通过其他方面的盈利来推动企业发展也是一种选择。而且以传统方式销售保健品多靠广告,投入较大,直销比较适合保健品销售的路子。随着企业的全方位发展,行业内的企业介入直销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三)OTC市场将逐步受到重视2005年7月发改委推出OTC(非处方药)定价新规,规定到2006年所有处方药在药店都必须凭处方购买,这对2004年刚遭遇抗生素限售冲击的药店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相形之下,我国非处方药市场近年来却异常活跃,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20年我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OTC销售市场之一。在这种情况下,OTC市场将会受到业内越来越多的重视。
                  
    四、2006年二季度医药行业投资策略
    
    医药行业属于竞争性较强的行业,其行业内个股差异较大,行业整体属性不明显。此外,由于近期影响行业发展的政策预期尚不明朗,以及药品可能的继续降价,我们预计在二季度,这些不明朗的因素将主导着行业的发展,故医药行业及所有细分行业均给予"中性"评级。
                  
    中药--中性:虽然新农合制度的推广,将会对中药需求产生积极影响,但考虑到中成药近年来推出的新药较多,其新药申报的数量有超化学药势头,说明中药重复开发现象严重。由于中药仿制药属于典型的“短、平、快”,即投入少,上市快,风险小,因而更加得到业界资本的青睐。这些都预示着中药未来行业竞争将更加剧烈。而可能的降价预期对行业发展有负面影响。因而对行业给予"中性"评级。
                  
    化学药--中性:2006年化学制剂药将继续受到降价政策影响,因而虽然国内市场规模仍然较快增长,但绝大多数企业将是增收不增利,只有抢仿和自主创新能力强,且具有渠道优势的企业,才能抵消价格管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生物制药--中性:行业总体规模仍然偏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高水平重复"现象较重,企业持续发展能力较低。
                  
    五、重点公司投资评级
    
    在行业政策发展预期不明朗的情况下,目前对医药行业的投资应更注重那些能够规避政策风险、内生性增长较强以及“阳光营销”的企业。同时,对照国外成熟市场的股票定价水平,推出华泰证券关注的重点医药公司及其投资评级。
来源:证券导刊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